上海海洋大学专家让生态监测更“聪明” |
发布日期: | 2025-02-26 |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| 10 | 次 |
上海海洋大学环境DNA技术与水生态健康评估工程中心李晨虹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《分子生态资源》发表封面文章,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基因序列差异的环境DNA(eDNA)定量新方法,为生态监测提供了更精准的技术支撑。
传统eDNA技术通过测量DNA浓度推算种群数量,但易受生物活动状态和环境因素干扰。李晨虹团队另辟蹊径,从基因序列差异角度突破技术瓶颈。就像通过指纹识别个体,我们通过基因序列差异点数量来推算物种数量。李晨虹解释道。
研究团队以矛尾刺虾虎鱼为实验对象,通过对比实验证实:相较于传统DNA拷贝数法,基于分离位点数量的新方法与样本个体数呈现更强的正相关性,且不受摄食行为、体型等因素影响。这一突破性发现解决了eDNA定量技术的核心难题。
该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eDNA技术在物种监测、生态评估等领域的应用精度,为长江十年禁渔等生态保护工程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支持。未来,这项技术有望拓展至更广泛的生态环境监测场景,使生态监测如同查指纹般高效精准。
(供稿:海大公众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