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护全球最大鱿鱼渔业,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在顶刊《科学》发文呼吁
发布日期: 2025-10-10 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0


  研究显示,年产量近100万吨的茎柔鱼是全球捕捞量最大的无脊椎动物,但其种群可能正面临衰退风险。这一资源在东南太平洋的捕捞活动涉及厄瓜多尔、秘鲁、智利的手工渔船以及数百艘中国远洋鱿钓船,跨区域、多主体的作业模式给管理带来巨大挑战。尽管南太平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(SPRFMO)已对公海捕捞实施管控,但国际协作不足导致关键数据缺失,阻碍了全面的区域种群评估。研究人员警告,若不通过合作填补评估缺口,可能重蹈其他渔业崩溃或资源剧烈波动的覆辙,且需开发基于生态系统的模型来应对厄尔尼诺等气候现象的影响。茎柔鱼支撑着全球数千人的生计和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,SPRFMO此前已有成功恢复智利竹筴鱼种群的经验。研究团队呼吁SPRFMO加强与中国等沿岸国的协调,建立完善的监测与管理体系。该研究由多国学者合作完成,上海海洋大学陈新军和李纲教授是作者之一。中国已积极行动,自2020年起实施公海自主休渔制度,推动观察员覆盖率标准纳入国际规则,并于2025年主办鱿鱼资源养护国际研讨会通过相关倡议。此次在《科学》发声,进一步体现了学校在全球渔业管理领域的责任担当,为茎柔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。



【关闭窗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