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7日至28日,宁夏银川市贺兰县聚焦适水产业、葡萄酒产业及农业丰收主题,开展系列重要活动。我校积极参与,通过政策解读、活动出席和实地调研等方式,深化校地协同,以科研技术为支撑,助力贺兰县破解盐碱地治理难题、推动养殖种植产业提质增效,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高校力量。

2025年宁夏贺兰县丰收节活动暨水产品、葡萄酒推介会
9月27日下午,贺兰县适水产业和葡萄酒产业新闻发布会率先召开。社会协同与校友事务处处长江卫平受邀参会,作为核心嘉宾解读贺兰县盐碱地综合治理“以渔治碱”体系中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成果,并接受媒体专访。江卫平在专访和解读中指出,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与贺兰县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联合多支科研团队扎根一线,针对稻渔空间等重点园区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持续优化升级。经过不懈攻关,该技术已成功从“模式探索”阶段跨越至“技术成熟、效益凸显”阶段,形成两大关键突破:在盐碱治理技术模式上,创新打造“1+X”盐碱地改造稻渔种养模式,集成智能化低碳养殖、水循环生态立体种养等先进技术,实现养殖用水在园区内闭合循环,亩均节水量超25%,有效缓解贺兰县盐碱地开发的水资源制约;在产业结构调整与效益提升上,通过开展稻田罗氏沼虾养殖试验示范,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,将低洼盐碱地亩均收入提升至3000元,构建起“种植+养殖+旅游”的多元收益模式,为当地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可推广的实践经验。

新闻发布会现场

接受媒体专访
同日,“举杯敬丰收・启宴品鲜飨”2025年宁夏贺兰县丰收节活动暨水产品、葡萄酒推介会同步举行。校党委常委、总会计师郭爱萍出席活动,与宁夏农村农业厅、银川市、贺兰县相关部门负责人,企业代表共同见证当地农业丰收成果,助力贺兰县水产品、葡萄酒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,进一步拓宽当地优质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。
郭爱萍在活动现场表示,此次上海海洋大学深度参与贺兰县产业发展系列活动,是校地合作的又一次深化实践,彰显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。未来,上海海洋大学将继续发挥在水产养殖、盐碱地治理等领域的科研与人才优势,推动更多技术成果落地转化,联动校友资源搭建合作平台,为贺兰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、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更多“海大智慧”与“海大力量”。

考察贺兰县万亩零碳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区

考察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

考察贺兰县晶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

考察贺兰县永兴稻谷产销专业合作社
9月28日,在校友邱文杰、张婧雯的陪同下,郭爱萍一行先后走进贺兰相关企业,深入调研当地特色种养模式与产业发展现状。在贺兰县万亩零碳现代渔业科技产业园区,详细了解园区规划和零碳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,探讨低碳渔业发展路径;在由校友石伟等投资开发的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,重点了解“宽沟深槽”稻渔综合种养、“设施养鱼+稻渔共作”生态循环综合种养等具有宁夏特色的新模式,与园区负责人就技术应用细节、运营效益等展开深入交流;在贺兰县晶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,团队深入名优水产品养殖车间,调研优质水产养殖技术的实践成效与市场转化情况;在贺兰县永兴稻谷产销专业合作社,详细考察稻渔综合种养、河蟹养殖的规模化运营模式,以及农产品集散销售体系建设,为打通“种养-销售”全产业链提出专业建议。
社会协同与校友事务处、资产公司负责人,水产与生命学院侯鑫老师陪同调研。
(撰稿:社会协同与校友事务处)